“一带一路”大环境下,科普场馆应如何协同发展
11月27日,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大会共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24个科普场馆和机构的44位馆长及负责人,以及中国国内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天文馆、国土资源博物馆等在内的8大类74家科普场馆和机构、15家科普企业的130余位馆长和负责人齐聚中国科学技术馆,围绕“协同共享、场馆互惠、共建科学传播丝绸之路”大会主题,共话沿线国家科普场馆间长远合作愿景。
27日上午,大会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主持了开幕式,随后举行了“科普资源互惠共享”签约仪式。在此前长达一年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及其会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分别与俄罗斯、缅甸、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希腊、塞尔维亚、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科普场馆或机构签署11个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或“科普资源互惠共享计划”协议。11项协议的签署,是中国科普场馆向世界传递出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携手构建科学传播大平台的积极信号,蕴含着与会各方对科学传播互惠共享建设前景的深厚信心和合作共赢的殷切期待。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主持了大会主旨报告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科技政策与能力建设处代表约斯兰·努尔博士、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博士、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博士为参会代表带来了三场主旨报告。
约斯兰·努尔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科技政策与能力建设处的约斯兰·努尔博士在主旨报告中,与大家探讨了自然博物馆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所扮演的角色。
约斯兰·努尔博士
约斯兰·努尔博士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及自然科学中心和自然博物馆如何支持这些倡议目标的实现。2015年联合国就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17个目标,与232个指标。SD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可持续发展目标就是其最高宗旨。这一目标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与整个人类的福祉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它的原则即普惠原则,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目标。执行“2030年议程”,要做到以下:
1.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治理:实现良好治理,并在各层级得到贯彻生产全球公共产品
●减少货币、金融、贸易技术和环境问题在全球治理中的权力不对称
●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体制合作与协调
●发展低碳区域生产链
2.将SDG纳入国家发展计划、预算和商业模式
3.建立新的指标来贯彻目标的实现
4.落实执行手段,包括:融资、技术、公平交易和信息获取
5.动员部门间以及包括企业和社会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机构间协调和参与
约斯兰·努尔博士提出:
一、明确定位,并让科技创新及其对SDG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要发挥其作用,应在SDG框架中确立明确的定位。为此,联合国确立了11月10日是国际科学中心和博物馆日,面向全球来强调科学中心和博物馆的重要性,并促成了《东京宣言》的签署发表,成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行动纲领。
毫无疑问,科技创新无疑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和经济参与者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不十分了解,对其没有应有的重视,同时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被公众所知。因此,需要提高决策者、科学家、行业和公众对科学技术机构(STI)如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做出贡献的认识。
二、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到了“一带一路”的五大要点,即“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三、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与“一带一路”倡议(BRI)连接起来呢?
联合国秘书长Antonio Guterres认为:“一带一路”和“2030年议程”在性质和范围上都不尽相同,但均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体目标,两者均力求创造机遇、全球公共产品与合作共赢。两者均旨在加深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性”;基础设施、贸易、金融和政策的互联互通性,也可能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性。
四、如何按照“一带一路”倡议来发展自然科学博物馆(NSM)?
1.在BRI国家创立互联互通性,由NSM担任合作的代理人;
2.重视BRI语境下,在NSM的发展中的海外发展援助的潜力,包括技术援助、能力建设活动与BRI沿线国家NSM的建设中来自中国的援助;
3.由NSM担当SDG的科学交流平台;
4.通过NSM加强人与人互联互通。
在报告的最后,约斯兰·努尔博士说道,国家博物馆在推动科学技术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不光是对创新者有帮助,同时也可以引进新的技术,这些新的技术就可以最终被推向公众。
安来顺
安来顺博士发表了以“博物馆作为我们共有人文精神的前沿实验室”为题的主旨报告。
安来顺博士
他首先讲述了当今社会博物馆和其他科学普及、推广机构的社会责任:相同的目标和责任把世界上不同博物馆和博物馆专业工作者联系在一起,承担着相同的社会职责,遵从着相同的职业伦理,致力于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
之后他从形势、战略、前瞻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当代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形式
1.从对广义文化理解角度来看。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文化、人类追求生活品质的健康文化、人类共同遵守的社会政治文化以及人类闲暇生活中所追求的审美文化,这样四种主要的文化类型它的内涵和外延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相互联系或螺旋式的变化。博物馆在面对着这样新趋势的时候,跨学科甚至多学科的融合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解决方案。
2. 从一个参与型社会来看。参与型社会要求公共机构认同公众应当拥有平等的权利,将公众视为这个公共机构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参与型社会要求公共机构尊重公众享有共享公共机构资源的权力;要求公众机构变得更加包容,具有公共机构自身站在自身学科立场上加以阐述表达,也允许公众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3.从所有公共机构的运行经济混淆来看。世界范围内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逐渐的增强,博物馆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吸引更多财政支持,把它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拓展到置身于社区和教育活动;在此背景的影响下,博物馆开始进入原来并不熟悉甚至是非常陌生经济领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4.从博物馆相临近领域来看。日新月异数字技术无一例外渗透到社会所有细胞,能够提供多种选择休闲产业与博物馆竞争着公众的文化消费,知识经济重新唤起公众对终身学习的热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1世纪的博物馆要关注6大热点的问题。(6大热点问题是:博物馆的第三空间、旅游产业和当地经济发展、非物质物产、当代社会的热点话题、新技术的应用、更广泛和多学科信息提供。)
二、战略
无论是从今天还是长远来看,博物馆是重要的公共机构。为此博物馆发展的战略就是它功能的提升和相应的转型。
1.具有当代特征的博物馆文化观正在形成。
基本博物馆文化观包括博物馆不仅仅保存过去的痕迹,而是保留对于我们今天当代社会对我们国家和民族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化。博物馆受托于世世代代,有自己独特的身份和立场价值观,通过博物馆功能的实现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良知的代表者。
2.顺应社会的变革,调整博物馆自身的功能。
博物馆必须承担起文化记忆库的功能,在公众和博物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今天的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博物馆必须反映社会关注的问题,至少要对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表现出应有的敏感;博物馆成为社区公共文化体系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博物馆服务延展到所有人群,并且充当着现有不同文化之间一种黏合剂。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战略是属于博物馆应当做的。首先,博物馆应当通过陈列展览让博物馆和它的藏品之间结合来生成新的知识来催生新的文化。第二,诠释传统文化的同时诠释新文化,以包容的态度让人们获得信息,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第三,博物馆应该增进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把一个国家的文明引向更广阔的世界,使各民族知识更自由流动,文化信息得以有益的交流。
3.自然科学类博物馆通过自身调整,正在而且仍将在可持续环境领域承担更重要的职责。
城市化的不断加快让可持续环境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博物馆在可持续环境方面的战略之一,就是要鼓励社会公众把看似是属于自然科学的问题与突出的社会问题紧密联合在一起。在可持续环境当中博物馆有责任也有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自身的学科专长,鉴别、研究和诠释自然界生物的变异和演化过程。许多青少年关于自然界的天真记忆来自博物馆,博物馆是他们最信赖的学习场所。所以,博物馆无疑肩负着重要责任,在努力帮助人们在理解过去的同时,为了可持续的未来而吸取今天的教训。
三、前瞻
1.博物馆往什么地方去?1946年博物馆成立以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其71年历史上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8次修订,就在2019年国际博协全体大会上一个新的博物馆界定将会在那里正式的提出。讨论目的在于试图回应博物馆变化了的发展形势。
2.博物馆领域需要有自己最基本的最低的行为标准。1986年国际博协通过《国际博协职业道德准则》,随后经过四次修改,比较好地反映了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确定了涉及博物馆举办者、博物馆收藏、博物馆与公众、博物馆合法运行和专业化运行以及博物馆从业者个人行为基本的行为准则。
3.博物馆界的探索并没有停止。重要的风向标就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由国家博物馆协会所起草一个重要的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和加强博物馆与收藏及其多样性和社会作用的建议书》。
程东红
程东红博士提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自然科学博物馆可以做什么,如何发展国家、推动世界和平。
程东红博士
一、什么是自然科学博物馆
程东红博士首先整理了国内外自然博物馆的发展阶段。
国外自然博物馆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02年建立的匈牙利国家博物馆是最早设立的博物馆之一;第二阶段,亚美尼亚地质博物馆、尼古拉斯特斯拉博物馆具有悠久历史的博物馆;第三阶段,来自乌克兰的博物馆;第四阶段,在全球包括中国拥有非常文明的博物馆,还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中国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点,社会的经济进步情况,这是任何一个自然博物馆发展环境和经济基础。第二点,国家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市政府,他们是不是在博物馆机构方面预拨了资金。之后举例三个代表性的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上海科技馆。
二、自然博物馆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一是可持续发展问题。自然博物馆在推进全球和国家政策做了一些工作,但做的不足够。原因是国际关系过于复杂,但应对措施有些简单。
二是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博物馆发展也是不平衡。为了尽量平衡发展,自然博物馆做了一些工作。
三是科技创新及其与社会的互动。这个问题可以分解成三个层面:第一,前沿的科技在哪儿,是不是真的可以被我们博物馆收纳;第二,科技的进步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工具提高我们展品的质量,并且用技术来辅助我们项目推广;第三,科技应该跟社会问题相结合,或者说用科学角度去诠释社会的问题。
三、合作与资源共享
程东红举了六个案例说明自然博物馆如何实现合作与资源的共享。包括服务偏远地区年轻人的科普大篷车、覆盖全中国的流动科技馆、针对中学生的小型农村科技馆、北京天文馆和德令哈小型科技馆的互联合作、馆内的特效剧场和中国数字科技馆。
她认为,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关于人、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机制,让自然科学博物馆可以让员工使用这个平台,推动协调合作各方。她表示:互惠、分享是我们责任。之后就“面对新时期的发展,自然博物馆如何提供新的服务”给出四条建议:
第一,加强交流沟通。协会做好筹资、协调工作;鼓励互相交流的项目。
第二,进行合作项目。
第三,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第四,能力建设问题,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帮助。
27日下午,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主持了全体与会代表参加的“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论坛,各国科普场馆和机构代表就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进行研讨,包括展览展示特色和设计开发现状,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特色及与周围社区、学校等的互动情况,所属场馆的管理运营模式,发展的规划愿景及场馆发展遇到的困难、挑战以及对“一带一路”科普场馆交流合作的建议等议题。当晚,与会代表还研究讨论了《北京宣言》,为其签署与发布做好充分准备。与会各国代表将在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共商合作、共建平台、共享成果的《北京宣言》,作为本次会议最大的成果和亮点。
编者按
在此次论坛上,馆际之间有机会相互交流和学习,吸取各馆的先进经验,也可以向社会科学传播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的大时代背景下,科普场馆和机构与社会乃至全球的发展联系紧密,经济、文化、环境等问题都是科普场馆和机构需要不断研究的,之后就要把研究成果推广给世界范围内的同胞,因此,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是真正实现“普世”原则,做到可持续发展。
来源:研讨会相关材料
编辑:张若怡#言若
相关链接: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